PDI 学堂
​如何做好超声探头的感染防控?
发布时间:2019-09-02 浏览次数:

超声探头频繁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在诊疗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病人的皮肤、黏膜、体腔甚至无菌部位和组织,而分泌物、体液和血液也会污染超声探头,如果不重视清洁与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的感染。


超声诊疗过程是一个无任何隔离要求的开放空间,诊疗过程中存在人员交叉接触,即病人—医生—病人,加上接受超声检查的对象多数为高危人群,如危重病人、低免疫力人群(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孕产妇、婴幼儿) 等,若病人检查部位无卫生处理措施,超声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感染风险。


超声探头的感染风险如此之高,我们如何做好超声探头的感染防控呢?


1
法规依据

国家卫生部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和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凡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国卫办医发〔2013〕40号《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中规定: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2
超声探头的分类

根据超声诊断操作的感染风险评估分类


高风险探头主要指接触无菌组织或者器官腔隙的探头,如介入超声探头、穿刺定位探头。

中风险探头主要指接触粘膜或者不完整皮肤(如阴道黏膜、眼黏膜、肠道黏膜)的探头,如阴超探头。

低风险探头主要指接触完整皮肤(含乳腺皮肤等娇嫩皮肤)的探头,如腹部B超探头、心脏探头。



3
目前实际情况

目前的超声诊疗过程常出现带菌操作,超声探头处于污染状态,细菌超标率在50%~100%,检出病原菌数十种之多,代表性菌株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痢疾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MRSE、产ESBLs 革兰阴性菌。


检查不同部位超声探头污染程度不同,腹部探头污染超标率达90%以上,高频超声探头污染超标率约70%,阴道超探头污染超标率约40%;无菌部位用超声探头细菌培养阳性率达到20%左右。



4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必须同时满足探头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和消毒产品的生物有效性


高风险探头应采取低温灭菌或探头高水平消毒+无菌保护套/膜包裹。

中风险探头应高水平消毒或探头中水平消毒+保护套/膜包裹。

低风险探头常规清洁或低水平消毒。


配合消毒型耦合剂,推荐使用消毒湿巾,一步完成清洁与消毒(低中风险)或做好预处理(高风险),每班次末将探头彻底消毒(卸下探头,标准流程清洁与消毒分两步进行),防止微生物在探头残留耦合剂上繁殖。



5
使用套/膜做为防护罩

探头保护套质量不佳与使用不当,将会造成穿孔率高达10-80%,因此必须正确使用质量好的保护套。


避孕套的品质级数是探头保护套的6倍,远优于探头保护套,穿孔率仅为1-2%,因此目前许多超声科选择使用避孕套替代探头保护套。



6
其他相关环节
  • 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

  • 患者进行超声诊疗前先用消毒湿巾对超声区进行清洁消毒

  • 耐药菌感染病人增加使用保护套/膜并安排最后检查

  • 耦合剂瓶口不接触隔空挤压;尽可能不分装使用耦合剂

  • 超声仪表面擦拭消毒

  • 检查床的床单至少每班次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