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I 学堂
降低了的"监测频次"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次数: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是检验消毒效果及工作质量的一种手段。


2016年颁布实施的规范中对监测频次的要求做了修订,与旧有的相比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提及频次,搜集整理如下: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WS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WS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a)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b)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强化清洁与消毒,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需要注意:

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中,因病毒所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很常见,但环境卫生学监测却不包含病毒,因此,监测结果是有局限性的。


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时机及报告结果的滞后性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环境中造成医院感染隐患、减少医院感染作用有限。


过程控制永远比结果控制更值得关注。